java入门(),
java入门(),
Java入门之数据类型
1 数据类型:用于存储数据;
1.基本数据类型: 一个字节 可以表示256个数;它的取值范围是(-128到127);
整数型: byte 字节型; short 短整型(2个字节); int整型(4个字节); long长整型(8个字节);
小数型: float (4个字节); double(8个字节 使用较多) ;
字符型: char 用于声明字符型;
字符串: 要用引号括起来;
列子: double d = 11; System.out.println(d); 这时由于double是储存小数的;我赋值的是一个整数;这时系统会进行一次隐式转换;把小的类型转化成大的类型;就是说 int 4个字节放到double 8个字节的空间;这时打印出来的数字11.0;
2.运算符的种类
1.算数运算符:+ - * / %;
2.关系运算符: < ; > >= <= == != ; 在使用关系运算符的时候,会判断出来一个结果(boolean类型的结果true或者是false);
3.逻辑运算符: &&(与), | |(或); !(非) &&连接的两个条件(有假则假); | |连接的两个条件(有真则真); 由于逻辑运算符是用来判断的:所以返回来的是一个boolean 值;
(逻辑运算符下的例子) //自增(++) 和自减(__) ++在前先自增再赋值;++在后先赋值再再增;
int n3 = 10;
n3++; //相当于 n3 = n3+1; ++n3
System.out.println(n3);
int n4 = 10;
int n5 = n4 + ++n4;
System.out.println("n4="+n4); // 11
System.out.println("n5="+n5); //21
1.如何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相等(通过equals);
String str1 = "zhang"; //定义两个字符串;
String str2 = "wang";
boolean result2 = str1.equals(str2); 用result2来接收结果;(返回值肯定是boolean)
2.关于逻辑短路现象;
逻辑&&(与)短路现象; 如果条件1已经不成立了; 那么系统已经不执行后面的语句了;
逻辑||(或)短路现象; 如果条件1已经成立了; 那么系统已经不执行后面的语句了;
int num3 = 10; int num4 = 13; int num5 = 15;
boolean reslut3 = (num3>num4)&&(num3++>num5);(由于&&前面不成立;整条语句都是假的;这时程序执行终止;所以num3 不再会执行自己的自增环节);
(num3<num4)||(num3++>num5);(同样的||前面的条件为真,整个语句已经是真的;这时程序执行终止;num3同样不会再执行自我增加;)
Java流程控制
1.顺序结构
2.分支结构:包括
1. if语句: 共三种写法 如果进行判断的时候是一个范围用if语句;
格式 if(){
}else if(){
}else{
};
2.switch语句; 如果判断的是几个值;使用switch相对比较简单呢;
switch (被匹配的值) {
case 匹配的值1:
执行语句1
break;
case 匹配的值1:
执行语句2
break;
default:
如果前面都没有匹配到则进入default.
3.三目运算:有点像if语句的简化版;格式: 判断条件?返回1:返回2;
// 求两个数的最大值
int num1 = 10;
int num2 = 15;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这个最大值;通过三目会返回一个值;
int num = (num1 > num2) ? num1 : num2;
System.out.println("最大值为=" + num);
3关于类Scanner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创建Scanner对象;
String str = scanner.nextLine();调用scanner.nextLine();是个字符串,用str接收;
int num = Integer.parseInt(str); //转化成整数型;然后用num接收;师:王龙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