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牛客网】Java测试笔记,
【Java】【牛客网】Java测试笔记,
JVM内存
方法区在JVM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它与堆一样,是被 线程共享 的区域。 在方法区中,存储了每个类的信息(包括类的名称、方法信息、字段信息)、静态变量、常量以及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
大多数 JVM 将内存区域划分为 Method Area(Non-Heap)(方法区) ,Heap(堆) , 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程序计数器) , VM Stack(虚拟机栈,也有翻译成JAVA 方法栈的),Native Method Stack ( 本地方法栈 ),其中Method Area 和 Heap 是线程共享的 ,VM Stack,Native Method Stack 和Program Counter Register 是非线程共享的。
一般性的 Java 程序的工作过程。一个 Java 源程序文件,会被编译为字节码文件(以 class 为扩展名),每个java程序都需要运行在自己的JVM上,然后告知 JVM 程序的运行入口,再被 JVM 通过字节码解释器加载运行。那么程序开始运行后,都是如何涉及到各内存区域的呢?
概括地说来,JVM初始运行的时候都会分配好 Method Area(方法区) 和Heap(堆) ,而JVM 每遇到一个线程,就为其分配一个 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程序计数器) , VM Stack(虚拟机栈)和Native Method Stack (本地方法栈), 当线程终止时,三者(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程序计数器)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也会被释放掉。这也是为什么我把内存区域分为线程共享和非线程共享的原因,非线程共享的那三个区域的生命周期与所属线程相同,而线程共享的区域与JAVA程序运行的生命周期相同,所以这也是系统垃圾回收的场所只发生在线程共享的区域(实际上对大部分虚拟机来说知发生在Heap上)的原因。
JDBC Statement 对象
Statement、PreparedStatement和CallableStatement都是接口(interface)。
Statement继承自Wrapper、PreparedStatement继承自Statement、CallableStatement继承自PreparedStatement。
a.Statement:
普通的不带参的查询SQL;支持批量更新,批量删除;
b.PreparedStatement:
可变参数的SQL,编译一次,执行多次,效率高;
安全性好,有效防止Sql注入等问题;
支持批量更新,批量删除;
c.CallableStatement:
继承自PreparedStatement,支持带参数的SQL操作;
支持调用存储过程,提供了对输出和输入/输出参数(INOUT)的支持;
Statement每次执行sql语句,数据库都要执行sql语句的编译 ,
最好用于仅执行一次查询并返回结果的情形,效率高于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dStatement是预编译的,使用PreparedStatement有几个好处
1. 在执行可变参数的一条SQL时,PreparedStatement比Statement的效率高,因为DBMS预编译一条SQL当然会比多次编译一条SQL的效率要高。
2. 安全性好,有效防止Sql注入等问题。
3. 对于多次重复执行的语句,使用PreparedStament效率会更高一点,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比较适合使用batch;
4. 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Spring事务传播
事务属性的种类: 传播行为、隔离级别、只读和事务超时
a) 传播行为定义了被调用方法的事务边界。
传播行为 | 意义 |
PROPERGATION_MANDATORY | 表示方法必须运行在一个事务中,如果当前事务不存在,就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NESTED | 表示如果当前事务存在,则方法应该运行在一个嵌套事务中。否则,它看起来和PROPAGATION_REQUIRED 看起来没什么俩样 |
PROPAGATION_NEVER | 表示方法不能运行在一个事务中,否则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 | 表示方法不能运行在一个事务中,如果当前存在一个事务,则该方法将被挂起 |
PROPAGATION_REQUIRED | 表示当前方法必须运行在一个事务中,如果当前存在一个事务,那么该方法运行在这个事务中,否则,将创建一个新的事务 |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 表示当前方法必须运行在自己的事务中,如果当前存在一个事务,那么这个事务将在该方法运行期间被挂起 |
PROPAGATION_SUPPORTS | 表示当前方法不需要运行在一个是事务中,但如果有一个事务已经存在,该方法也可以运行在这个事务中 |
b) 隔离级别
隔离级别 | 意义 |
ISOLATION_DEFAULT | 使用后端数据库默认的隔离级别 |
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 | 允许读取未提交的数据(对应未提交读),可能导致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
ISOLATION_READ_COMMITTED | 允许在一个事务中读取另一个已经提交的事务中的数据(对应已提交读)。可以避免脏读,但是无法避免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ISOLATION_REPEATABLE_READ | 一个事务不可能更新由另一个事务修改但尚未提交(回滚)的数据(对应可重复读)。可以避免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无法避免幻读 |
ISOLATION_SERIALIZABLE | 这种隔离级别是所有的事务都在一个执行队列中,依次顺序执行,而不是并行(对应可序列化)。可以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但是这种隔离级别效率很低,因此,除非必须,否则不建议使用。 |
c) 只读
如果在一个事务中所有关于数据库的操作都是只读的,也就是说,这些操作只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而并不更新数据,那么应将事务设为只读模式( READ_ONLY_MARKER ) , 这样更有利于数据库进行优化 。
因为只读的优化措施是事务启动后由数据库实施的,因此,只有将那些具有可能启动新事务的传播行为 (PROPAGATION_NESTED 、 PROPAGATION_REQUIRED 、 PROPAGATION_REQUIRED_NEW) 的方法的事务标记成只读才有意义。
如果使用 Hibernate 作为持久化机制,那么将事务标记为只读后,会将 Hibernate 的 flush 模式设置为 FULSH_NEVER, 以告诉 Hibernate 避免和数据库之间进行不必要的同步,并将所有更新延迟到事务结束。
` d)事务超时
· 如果一个事务长时间运行,这时为了尽量避免浪费系统资源,应为这个事务设置一个有效时间,使其等待数秒后自动回滚。与设置“只读”属性一样,事务有效属性也需要给那些具有可能启动新事物的传播行为的方法的事务标记成只读才有意义。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