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向对象(一),面向过程,强调的是功
Java面向对象(一),面向过程,强调的是功
Java面向对象(一)
目录- Java面向对象(一)
- 一、面向过程(POP)与面向对象(OOP)
- 二、类和对象
- 2.1 类及类的成员
- 2.2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 2.3 类的访问机制
- 2.4 Java内存解析
- 2.5 匿名对象
- 三、类的成员之一:属性(也叫成员变量)
- 变量的分类: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
- 四、类的成员之二:方法
- 4.1 方法的声明格式:
- 4.2 方法的调用:
- 4.3 注意:
一、面向过程(POP)与面向对象(OOP)
-
二者都是一种思想,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而言的。面向过程,强调的是功能行为,以函数为最小单位,考虑怎么做。面向对象,将功能封装进对 象,强调具备了功能的对象,以类/对象为最小单位,考虑谁来做。
-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 封装
- 继承
- 多态
- (抽象)
-
例子:把大象装进冰箱
- Java语言就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
二、类和对象
-
类和对象是 Java 语言两个基本元素。
类:对一类事物的描述,是抽象的、概念上的定义。
对象:实际存在的该类事物的每个个体,因而也称为实例(instance)。
例如:人是一个类,而每个特定的人就是一个对象。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点是类的设计 。
类的设计,其实就是类的成员的设计。
2.1 类及类的成员
-
类的成员:
- 属性 = 成员变量,
- (成员)方法 = 函数
- 构造器
- 代码块
- 内部类
例如:
注意:一个类中不一定要包含所有的类的成员。
2.2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 如何使用我们写好的 Java 类及类的成员?
将 Java 类实例化,即创建对象来调用。
-
创建对象语法: 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
-
使用“对象名.对象成员”的方式访问对象成员(包括属性和方法)
public class People {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Eating.”); } public viod move(){ System.out.println(“Move.”); } }
public class Tex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对象
People p1 = new People();
p1.age = 20;//访问属性
System.out.println(p1.age);
p1.eat();//访问方法
p1.move();//访问方法
People p2 = new People();
People p3 = p1;
}
}
注:每创建一个类的对象,则每个对象都独立拥有一套类的属性(非static的)。例如上面代码中,p1和 p2对象都独立拥有一套类的属性,但是应为 p3对象是赋予了 p1对象的地址,所以它跟p1 指向堆空间中的同一个对象实体。
2.3 类的访问机制
在一个类中的访问机制:类中的方法可以直接访问类中的成员变量。(例外:static方法访问非static,编译不通过。)
在不同类中的访问机制:先创建要访问类的对象,再用对象访问类中定义的成员。
2.4 Java内存解析
特别的:数组对象的内存解析:
2.5 匿名对象
-
概念:创建的对象没有显式的赋给一个变量名,即为匿名对象。
-
创建:new 类名().方法名()
-
特征:只能调用一次。(每 new 一次就相当于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
使用:
-
如果对一个对象只需要进行一次方法调用,那么就可以使用匿名对象。
-
经常将匿名对象作为实参传递给一个方法调用。
public class Instanc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匿名对象的创建 new Phone().sendEmail(); new Phone().playGame(); // 每 new 一次就相当于新创建一个对象 new Phone().price = 1999; new Phone().showPrice();//0.0 // 匿名对象做实参 PhoneMall mall = new PhoneMall(); mall.show(new Phone()); } } class PhoneMall{ public void show(Phone phone){ phone.sendEmail(); phone.playGame(); } } class Phone{ double price;//价格 public void sendEmail(){ System.out.println("发送邮件"); } public void playGame(){ System.out.println("玩游戏"); } public void showPrice(){ System.out.println("手机价格为:" + price); } }
-
三、类的成员之一:属性(也叫成员变量)
语法格式: 修饰符 数据类型 属性名 = 初始化值 ;
-
常用的权限修饰符有:private、缺省(default)、protected、public
其他修饰符:static、final (暂不考虑)
-
数据类型:任何基本数据类型 或 任何引用数据类型。
-
属性名:属于标识符,符合命名规则和规范即可。
变量的分类: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
-
成员变量:在方法体外,类体内声明的变量。
-
局部变量:在方法体内部声明的变量。
-
注意:二者在初始化值方面的异同:
同:都有生命周期
异:局部变量除形参外,均需显式初始化。
例子:
对象属性的默认初始化赋值:
四、类的成员之二:方法
4.1 方法的声明格式: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类型 形参1, 参数类型 形参2, ….){
方法体程序代码
return 返回值;
}
其中:
1.修饰符:public,缺省,private, protected等
2.返回值类型:
(1) 没有返回值:void。
(2) 有返回值,声明出返回值的类型。与方法体中“return 返回值”搭配使用
3.方法名:属于标识符,命名时遵循标识符命名规则和规范,“见名知意”
4.形参列表:可以包含零个,一个或多个参数。多个参数时,中间用“,”隔开
5.返回值:方法在执行完毕后返还给调用它的程序的数据。
4.2 方法的调用:
方法通过方法名被调用,且只有被调用才会执行。
4.3 注意:
-
方法被调用一次,就会执行一次。
-
没有具体返回值的情况,返回值类型用关键字void表示,那么方法体中可以不必使用return语句。如果使用,仅用来结束方法。
-
定义方法时,方法的结果应该返回给调用者,交由调用者处理。
-
方法中只能调用方法或属性,不可以在方法内部定义方法。
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