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EE启示录(一),javaee启示录
Java EE启示录(一),javaee启示录
前言
最近的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Java EE,刚刚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所以顺便整理一下我所了解到的Java EE,给刚入门学习的新人一些头绪,而所谓“启示录”,就是这个意思。
一.Java EE是什么?
Java EE(Java Enterprise Edition)是一种企业级应用的软件架构,同时是一种思想,一套规范。
二.Java EE的发展史
Java Enterprise Edition的发展不知不觉已经12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没留意,一开始,Java Enterprise Edition简称“J2EE”,直到版本5才改名为Java EE,而现在最新的版本则是Java EE 6。
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套Java EE规范?这些版本的差别是什么?
1.J2EE1.2的出现,主要是将之前各个单独的规范绑定到一起。
2.J2EE1.3,则是继续完善J2EE体系结构。
3.J2EE1.4,主要是加入了一个重要主题:Web Service
4.而Java EE 5,主题则是“简化”,简化之前复杂的J2EE思想,改善开发体验。
三.Java EE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1.Java EE解决什么问题?
从Java EE发展背景看,它与“分布式应用”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关系密不可分,而这两者也正是Java EE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分布式应用随着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逐渐开始普及。在90年代中,各种分布式应用标准逐渐诞生,如:OMG的CORBA,MS的DCOM等,而Sun在推出Java的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后,便以RMI作为通信基础构建了Java EE。我认为,Java EE最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布式应用”。而在接下来的竞争中,Java EE也不负所托,逐渐取代了CORBA,DCOM的地位。
2.分布式应用与RPC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在聊到分布式应用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它。所谓RPC,就是远程调用一个服务,但效果和本地调用一样。在最初的时候,RPC很类似C语言的函数调用,但随着编程语言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面向对象和面向组件技术的广泛应用,便出现了“远程对象/方法调用”。所谓“远程对象/方法调用”其实就是把调用远程对象和本地对象的区别隐藏起来,让调用者可以像使用本地对象那样调用远程对象。从本质上说,最初的RPC和后来的“远程对象/方法调用”稍有不同,在“远程对象/方法调用”中,被调的服务还需要考虑如:对象生命周期管理,事务处理……这些问题。但笼统地说,最初的RPC和“远程对象/方法调用”都称为:RPC,所以之前提到的如:DCOM,CORBA,JAVA的RMI,.NET的Remoting都称为RPC。而我认为,RPC的本质就是:应用协议 + 传输协议。而各种不同的RPC实现之间的区别亦在此。
而所谓的“分布式应用”,实际上可以说是用RPC方式,把各个分布在不同机器的应用模块联合成一个系统。可以说RPC是“分布式应用”的基础,所以就有“以RMI作为通信基础构建了Java EE”这一说了:>
四.Java EE体系结构
这里,我打算从分析“企业级应用”入手,并藉此逐步建立整个Java EE体系。
1.概述Java EE体系结构
为了有印象,我们先来个最简单Java EE架构图看看:
从上图看到,Java EE一般分为4层:
(1)客户端
(2)web层
(3)业务逻辑层
(4)企业信息层(EIS: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呵呵,不要以为Java EE只是描述服务端规范,实际上,它还是包含了一些客户端相关东东,比如:Applet...不过,Java EE的重点还是在服务端这方面,而本文重点也是介绍Java EE在服务端这方面的内容。
2.“企业级应用”分析
(1)分布式应用
首先从总的来看,一个“企业级应用”代表着,这个系统肯定是“非常大型的”,这么大型的系统,这么多的应用,是不可能把应用都部署在一台机器上的,所以“分布式应用”这个需求便顺理成章地出现。理想的“企业级应用”中,各种功能模块应该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在需要某功能的时候,我们可以动态地进行调用。
(2)系统分层
企业应用中,业务的功能会非常复杂。此时,模块间的解耦以及系统的分层开始显得重要,解耦与分层会使得系统结构清晰,并且健壮。而传统的分层模式是一般是:接入层,逻辑层,数据层。
(3)异步
设计分布式应用时,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等待…..在企业级应用中,业务的处理时复杂的。如果把子模块部署到不同机器后,要处理一个业务,很可能需要到多台机器上进行调用;另外,子模块的运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等待”就出现了。由于你无法预计这个复杂的业务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完,所以,“异步”这个概念也顺理成章地被引入。(其实,这也体现了软件设计中“快慢分离”的原则)
(4)事务,安全
关于事务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安全,一般指对某个模块的授权,身份验证等等,在企业级应用中,安全绝对是重要的一块。
(5)Java EE平台与其他已有资源、服务、系统的整合
在Java EE出来之前,很多公司很可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EIS),显然,和这些已有的系统整合,在企业级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3.Java EE体系结构详述
OK,现在让我们来逐步了解,Java EE每个部件的作用吧。
(1)Servlet,JSP
JSP,Servlet同属“web层”,并都属于“动态网页技术”。所谓“动态网页技术”和传统的“静态网页技术”不一样,传统的“静态网页技术”说白就是把做好的html文件直接上传到服务器并直接供客户浏览,而“动态网页技术”则是每次都根据用户请求,动态生成响应页面并返回。“动态网页技术”的好处不言自明,无论从灵活性,数据保密性…等方面说都是“静态网页”所无法媲美的。但“动态网页技术”也是有缺点的,就是相对较慢,现在的解决方案一般是:把“动态网页”中相对固定的部分做缓存,即所谓“静态页面”。(额.…..“静态网页”和“静态页面”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静态页面,但思想上却有很大区别。而现在的程序员一般会对“静态”这个词赋予一个新的含义:“缓存”)
【1】Servlet
Servlet实际上就是按照Servlet规范编写的一个java类,与传统的命令行启动的Java应用程序不同,Servlet位于Web服务器内部,并由Web服务器加载并调用。
【2】JSP
JSP全称是:JavaServer Page。这项技术的推出目的其实很简单,为了弥补Servlet一个很重要的缺陷:“麻烦”。
先看看Servlet到底什么地方让人觉得麻烦,下面是一个Servlet处理Get请求例子:
Code highlighting produced by Actipro CodeHighlighter (freeware)
http://www.CodeHighlighter.com/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处理GET请求ing......");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
out.println("<HTML>"); // 静态内容
out.println("<BODY>"); // 静态内容
out.println("Hyddd's Servlet Demo " + new Date().toString()); // 动态内容
out.println("</BODY>"); // 静态内容
out.println("</HTML>"); // 静态内容
}
从上面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发现问题了,Servlet主要是把动态内容混合到静态内容中以产生html,这导致Servlet代码中将会输出大量的html标识,哇,地狱,简直就是地狱,同时,这也非常不利于程序员和UI美工的配合(不要指望美工人员会和你一起写html标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JSP诞生了。
JSP是一种建立在Servlet规范之上的动态网页技术,通常做法是:在html页面中嵌入JSP标记和脚本代码。JSP把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的分离,实现了内容和表示的分离。
【3】Servlet与JSP的关系
上图描述得比较清楚了,JSP文件先是转换为Servlet类,然后编译,并启动Servlet实例响应客户端请求。为什么说JSP是建立在Servlet上的动态网页技术,从这里可以看出来。
Web层主要就是JSP以及Sevlet这两项技术。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