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面试中常问的GC机制,
聊聊面试中常问的GC机制,
GC
中文直译垃圾回收,是一种回收内存空间避免内存泄漏的机制。当 JVM
内存紧张,通过执行 GC
有效回收内存,转而分配给新对象从而实现内存的再利用。 JVM
GC
机制虽然无需开发主动参与,减轻不少工作量,但是某些情况下,自动 GC
将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响应变慢,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提前了解掌握 GC
机制。当面对这种情况时,才能从容不迫的解决问题。另外 GC
机制也是 Java
面试高频考题,了解掌握 GC 是一项必备技能。
学习 GC
,首先我们解决三个问题:
- 什么是垃圾
- 在哪里回收垃圾
- 怎么回收垃圾
什么是垃圾#
我们先来看一段简单的代码。

上面代码通过将字符串对象转化成字节数组,然后写入本地文件。方法一旦开始执行,就将会在分配一定内存给新建的对象,然后将引用告诉了 str
, bytes
变量。等到方法执行完毕,方法内部局部变量紧接将就会被销毁。但是这样仅仅销毁了局部变量,却没有带走内存上这些实际的对象。这类不再起作用,没有被引用的对象,将其归类为垃圾。
在偌大的内存上存活着无数对象, GC
之前需要准确将这些对象标记出来,分为存活对象与垃圾对象。这个过程一旦少标记,那就只能等待下次 GC
标记,再回收,这样将会影响 GC 效率。另外决不能错标记,将正常存活对象标记为垃圾。一旦回收正常存活的对象,可能就会引起程序各种崩溃。
目前有两种算法可以用来标记:
- 引用计数法
- 可达性分析法
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法通过在对象头分配一个字段,用来存储该对象引用计数。一旦该对象被其他对象引用,计数加 1。如果这个引用失效,计数减 1。当引用计数值为 0 时,代表这个对象已不再被引用,可以被回收。

引用计数法
如上图所示,当 str
引用堆中对象时,计数值增加为 1。当 str
变为 null
时,既不再引用该对象,计数值减 1。此时该对象就可以被 GC
回收。
引用计数法只需要判断计数值,所以实现比较简单,这个过程也比较高效。但是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无法解决对象循环引用问题。

引用计数法-1
从上图可以看到, a
, b
不再引用堆中对象,导致计数减一。此时两个对象内部还存在互相引用,计数值不为 0,此时 GC
没办法回收该对象。
可达性分析法#
这个算法首先需要按照规则查找当前活跃的引用,将其称为 GC Roots
。接着将 GC Roots
作为根节点出发,遍历对象引用关系图,将可以遍历(可达)的对象标记为存活,其余对象当做无用对象。

可达性分析
注意这里是是 引用 ,而不是对象。
从上图可以看到,绿色对象虽然存在循环引用,但是由于这些对象不能被 GC Roots
遍历到,所以将会被回收。
可以被当做 GC Roots
活跃引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引用:
- 方法中局部变量
- 静态变量,常量
- JNI handles
- ....
在哪里回收垃圾#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 Java
时,只知道堆栈,对象实例分配在堆中,方法中局部变量位于栈中。实际上 JVM
内存区域划分更加细致,分为:
- 堆
- 方法区
- 虚拟机栈
- 本地方法栈
- 程序计数器

JVM 运行时内存区域划分
如图所示,我们将内存划分为线程私有与线程共享的区域。方法区与堆都是线程共享的区域,这两部分占用 JVM
大部分内存,剩下三个小弟将会跟线程绑定,随着线程消亡,自动将会被 JVM
回收。
堆
堆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块区域,几乎所有对象实例都将会在此出生,通常也是虚拟机上占用内存最大一块区域,简直就是 JVM
内存中的大哥大。堆内存内部也不是简简单单一块而已,目前将会根据分代算法,将堆分代,不同对象位于不同区域。这一点我们下文再详细了解。
方法区
方法区将会保存已被虚拟上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字节码等信息,堆上的对象正式通过方法区这些信息,才能正确创建出来。
栈
虚拟机栈栈由一系列栈帧组成,每个栈帧其实代表一个方法,栈帧中将会保存一个方法的局部变量表,方法出入口信息,操作栈等。每当调用一个方法,就将会把这个栈帧压入栈中,执行结束,出栈。
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比较类似,最大区别在于,虚拟机栈执行的 Java
方法,而本地方法栈将会用来执行 Native
方法服务。下面方法就会在本地方法栈中执行。
<pre class="java">GC Roots

虽然标记-整理算法解决了标记-清除算法空间碎片问题,也完整利用整个内存空间,但是这个算法问题效率并不高。相较于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整理算法多增加整理这一步,所以该算法效率还低于标记-清除算法。
分代收集算法#
从上面三种 GC
算法可以看到,并没有一种空间与时间效率都是比较完美的算法,所以只能做的是综合利用各种算法特点将其作用到不用的内存区域。
目前商业虚拟机根据对象存活周期不同划分内存区域,一般分为新生代,老年代。新对象一般情况都会优先分配在新生代,新生代对象若存活时间大于一定阈值之后,将会移到至老年代。新生代的对象都是短命鬼,老年代的对象都是长寿先生。
新生代每次 GC
之后都可以回收大批量对象,所以比较适合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复制存活对象的成本。这里内存划分并没有按照 1:1 划分,默认将会按照 8:1:1 划分成 Eden
与两块 Survivor
空间。每次使用 Eden
与一块 Survivor
空间,这样我们只是闲置 10% 内存空间。不过我们每次回收并不能保证存活对象小于 10%,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靠老年代的内存分配担保。当 Survivor
空间并不能保存剩余存活对象,就将这些对象通过分配担保进制移动至老年代。
老年代中对象存活率将会特别高,且没有额外空间进行分配担保,所以并不适合复制算法,所以需要使用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
感谢你看完我的长篇大论,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动动你敲代码的小手帮我点个赞。
或者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Java技术zhai】,不定期的技术干货内容分享,带你重新定义架构的魅力!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用户点评